携手防控基孔肯雅热
致全院师生及家长的一封信

亲爱的师生、家长们:

当下,高温多雨的天气为蚊虫创造了有利条件,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进入高发期。为切实预防和有效降低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,全力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,现向广大师生及家长发出倡议,携手筑牢校园防控屏障。

一、认识基孔肯雅热

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主要通过伊蚊(埃及伊蚊、白纹伊蚊,即俗称“花蚊子”)叮咬传播。

感染后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、关节痛和皮疹。发热以中低热为主,部分患者可为高热,热程多为1—7天;关节疼痛为基孔肯雅热的显著特征,以踝、指、腕和趾关节等远端小关节疼痛明显;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后2—5天出现皮疹,常分布在躯干、四肢、手掌和足底,也可累及面部,为斑疹、丘疹或斑丘疹。各年龄段人群均可能感染发病。

二、积极创建“无蚊场所”

基孔肯雅热在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播,只要不被蚊子叮咬就不会被基孔肯雅热侵扰,防蚊灭蚊是防控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最经济、最有效的根本措施。8月14日—9月15日,南宁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爱国卫生运动统一行动。倡议广大师生、家长积极参加到此次清洁家园、科学防护、健康生活统一行动中来,重点做好以下工作:

(一)清洁换水,做好屋内卫生

1.给水生植物换水,并刷洗花盆(瓶);撤掉土养植物花盆托,或浇水后及时倾倒花盆托积水。水生植物应每3—5天换水并洗刷容器、冲洗植物根部,条件允许的改为泥沙种养或封闭容器开口,不给蚊虫产卵滋生提供机会。

2.及时清理室内易积水的容器、区域,如蓄水桶、腌菜坛、洗衣机底部、拖把池(桶)、地漏、窗户槽等部位。

3.开展一次彻底的搬家式清洁行动,全面清理积存垃圾和杂物,减少蚊虫藏匿。

(二)翻坛倒罐,做好屋外卫生

1.认真检查房前屋后、夹巷、天台、阳台,暂时闲置不用的容器(如花盆、瓦罐等)应当逐一翻转倒放;清除院落内的泡沫箱、一次性杯子、饭盒等各类废弃容器,清理绿化带内的垃圾;定期清理杂草落叶;堵塞树洞、假山石洞。

2.阳台、天台、绿地、菜园里的蓄水池、缸、盆、桶等应加盖密封或投放灭蚊幼药物,及时清倒空调接水容器。

3.雨后楼顶、屋檐和阳台等容易因为排水管道堵塞造成积水,挡雨篷布也容易积水,要注意及时检查清理。

4.清理各类水坑、水塘,填平洼地。

5.旧轮胎可采用防雨布遮盖、滴入废机油、戳洞等方式避免蚊虫滋生。

(三)科学防控,做好个人防护

1.室内安装纱窗、纱门,睡前可以用蚊香或电热蚊香液,夜间睡眠时使用蚊帐。

2.室内发现有蚊虫时,可选用气雾剂、蚊香、电热蚊香液(片)等卫生杀虫剂或使用电蚊拍。

3.前往公园、河边等蚊虫密度高的区域,要做好防蚊措施,穿着浅色长衣长裤,或使用有农药登记证(WP开头)的驱蚊液喷涂在裸露皮肤和衣物上。

4.外出旅行、工作,要提前了解目的地的蚊媒传染病疫情信息,准备好防蚊物品;如有发热、皮疹或关节痛症状,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,同时做好个人防护,避免蚊虫叮咬传染给其他人。

广大的师生、家长们,蚊子虽小,却可能对我们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。清洁环境,人人有责,人人受益。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,小手拉大手,从大扫除做起,从自身做起,用自觉守护小家,用合力保卫大家,让蚊子无处藏身,让病毒无法传播,共同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!